为进一步深化天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市教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在全市26所高职院校中建设18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25个优质特色专业。
9999js金沙老品牌于2012年11月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财政局确定为“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简称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立项建设后,学院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天津市财政支持经费1390万元,同时主办方及学院将相应匹配资金600万元。
学院将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学院管理运行机制改革,重点抓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工程造价、国际商务、旅游管理5个优质特色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成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对接的教育理念先进,地域特点突出,高职特色鲜明、地区建设一流的现代高等职业学院。
建设总
目标及
项目分
年度建
设目标
|
一、建设总目标
主动适应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职教联盟为依托,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学院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重点,抓实七个建设项目,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成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对接的教育理念先进、地域特点突出、高职特色鲜明、地区建设一流的现代高等职业学院。
项目建设期共投入经费1990万元。天津市财政拨付1390万元,学院和举办方配套600万元。
二、建设内容
1、以服务新区产业为宗旨,建设优质特色专业。围绕滨海新区主导产业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等5个优质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完善专业建设动态响应和保障机制;改革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推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专业规划、资源整合、制度建设、标准规范、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督导检查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上实现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重点抓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工程造价、国际商务、旅游管理5个优质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
2、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业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要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完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双元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生主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实践导向,形式多元”的教学模式;做实五个对接(培养目标与职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上岗就业对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岗位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各环节和人才培养考评体系。推进企业专家进校园、职场文化进专业、职业情境进课程、岗位任务进教材、工作流程进课堂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3、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完善和建设与行业标准、企业岗位契合,双证融通、基于工作过程、多功能模块耦合的课程体系。
4、以“双师型”为重点,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含有“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双师素质梯次的师资团队,并制定相关教师的教师标准,明确各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专业技能课专职、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教师中有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达到1:1。到2015年,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达到50%以上。加强学院和系处室两级领导班子建设,使班子成员善学习、懂教育、会管理、能服务,成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引路人。
5、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水平。加强校企“互补、互联、互动、互助、互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系部为主导,教学、竞赛、培训、科研一体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环节的标准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训教材和实训课程标准建设;完善理实一体的教学环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安全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责任管理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校企合作建设和完善3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以优质特色专业为载体,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6、以拓展服务内容为目标,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完善校园信息化平台,建立数据库,着力提高办公、教学、实习实训和设备管理水平。通过抓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带动各项工作上水平。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实景教学的同时,按照企业生产过程、工作流程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着力资源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网上共享,为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奠定基础。
三、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项目
|
2013年度
|
2014年度
|
2015年度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
1、新建模具加工技术实训装备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改建及扩建机床电气控制、数控维修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控制实训室;
2、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方案调研、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调研;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修订完善5本教材或讲义;
3、专业带头人参加境外职业教育培训,新聘2名企业兼职教师,本校教师参与企业的课题;
4、建立3个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完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制度,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预计完成80右的社会培训;
5、修订完善5门课程专业素材库。
|
1、对新课程标准资料试运行与总结,建设2门优质核心课程,修订完善2本教材或讲义;
2、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加境外培训、国培专业建设培训、课程建设培训,新聘2名企业兼职教师,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方法培训,进行课程建设培训;
3、建立2个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预计完成100人左右的社会培训;
4、修订完善2门课程专业素材库。
|
1、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档案进行总结,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整理,建设2门优质核心课程,修订完善2本教材或讲义;
2、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研讨,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
3、建立1个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预计完成120人左右的社会培训;
4、修订完善2门课程专业素材库。
|
会计电算化专业
|
1、建成财会手工实验室、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实训室、会计体验及沙盘实训中心3个校内实训基地,改建财会综合实训室、财税审实验室2个校内实训基地;
2、完成5本教材建设,建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设1门学院精品资源课程;
3、完成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4个项目的调研论证与方案制定工作;
4、完成职业证书培训包建设、对外会计类综合服务建设的调研论证与方案制定工作;
5、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实训软件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毕业生资源平台建设的调研论证与方案制定工作。
|
1、改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中心1个校内实训基地;
2、完成3本教材建设,完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3、完成对1-2名专业带头人、2-4名专业骨干教师培养、2-4双师型教师培养、2名兼职教师培养工作;
4、完成职业证书培训及对外会计类综合服务模式、题库、师资培养培训及实施工作;
5、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实训软件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毕业生资源平台建设的实施工作。
|
1、校内6个实训基地建设在教学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绩效;
2、完成3本教材建设,完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3、完成对1-2名专业带头人、2-4名专业骨干教师培养、2-4双师型教师培养、2名兼职教师培养工作以及培训交流总结工作;
4、进行职业证书培训工作效果评价,以及对外会计类综合服务评价;
5、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实训软件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毕业生资源平台建设在教学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绩效。
|
工程造价专业
|
1、与培训机构合作搭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平台,完成对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取资格证书工作,完成施工技术教学实训室和工程实践实训室建设;
2、建设1门优质课程,修订完善1本教材或讲义;
3、确定2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考察现有教师双师水平。建立兼职教师库管理制度,聘请2名兼职教师任课;
4、拓展2家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建筑和安装造价员的培训。
|
1、对建筑模型实训室建设进行调研,完成对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取资格证书工作;
2、建设2门优质课程,修订完善2本教材或讲义;
3、确定4名教师进行职业资格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聘请2名兼职教师任课;
4、拓展2家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建筑和安装造价员的培训。
|
1、完成建筑模型实训室建设,完成对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取资格证书工作;
2、建设1门优质课程,修订完善1本教材或讲义;
3、认定2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聘请2名兼职教师任课;
4、拓展2家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建筑和安装造价员的培训。
|
国际商务专业
|
1、完成商务软件训练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改扩建工程和1个外贸技能考培中心的方案;
2、完成4门课程的调研、论证及报告撰写工作,并完成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建设及其特色实训讲义印刷及教材出版工作;
3、安排2名专业带头人国内外学习任务、 4名骨干教师顶岗实习任务、4名专任教师参加行业活动任务和4名专任教师参加中外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
4、取得2项培训师资格,设立1项企业岗位技能培训项目;
5、完成4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
1、商务软件训练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改扩建工程和1个外贸技能考培中心的软件环境的实施及运行监测工作;
2、完成2门课程的调研、论证及报告撰写工作,并完成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建设及其特色实训讲义印刷及教材出版工作;
3、安排2名专业带头人国内外学习任务、 3名骨干教师顶岗实习任务、3名专任教师参加行业活动任务和3名专任教师参加中外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
4、取得2项培训师资格,设立1项企业岗位技能培训项目;
5、完成2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
1、商务软件训练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和1个外贸技能考培中心在教学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绩效;
2、完成2门课程的调研、论证及报告撰写工作,并完成程标准等教学资源建设及其特色实训讲义印刷及教材出版工作;
3、安排2名专业带头人国内外学习任务、 3名骨干教师顶岗实习任务、3名专任教师参加行业活动任务和3名专任教师参加中外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
4、取得2项培训师资格,设立1项企业岗位技能培训项目;
5、完成2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
旅游管理专业
|
1、完成虚拟旅游多功能实训室的硬件建设任务和部分软件(虚拟导游、录播部分)安装运行;
2、完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课程体系设计,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
3、新增合作企业5家,完成天津滨海新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建设方案,完成旅游饭店职业技能鉴定站方案设计等;
4、建设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资源库,采购中国5A级旅游景区视频教学资料,提升旅游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水平。
|
1、完成虚拟旅游多功能实训室的软件调试任务和开展部分实训课程运行;
2、召开旅游管理职教联盟会议,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2门以上优质核心课程,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引入旅游行业企业工作标准,开展餐服、客服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等;
3、新增合作企业5家,突破校外长效实训基地30家,开展对社会餐饮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等;
4、建设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资源库,采购世界旅游资源视频教学资料。
|
1、完成虚拟旅游教学平台建设,完成现有实训室改造和实训功能提升;
2、实训核心专业课程的优质化、企业标准化、信息化,实现与职业岗位完美对接;
3、打造出教育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教学团队、技师型教学团队;
4、形成天津滨海新区旅游行业企业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建成旅游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5、购买中国传统文化游视频教学资料,建成完整的旅游专业数字化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完善、使用、管理、创新机制等。
|
师资队伍建设
|
专任教师总数达201人,年净增6人;专业带头人达49人,年净增6人;骨干教师达92人,年净增16人;双师型教师达158人,年净增10人;企业行业兼职教师达109人,年净增7人;国培项目8人,校内组织培训76人。
|
专任教师总数达211人,年净增10人;专业带头人达53人,年净增4人;骨干教师达95人,年净增3人;双师型教师达161人,年净增3人;企业行业兼职教师达114人,年净增5人;国培项目8人,省级培训48人,校内组织培训134人。
|
专任教师总数达215人,年净增4人;专业带头人达58人,年净增5人;骨干教师达98人,年净增3人;双师型教师达166人,年净增5人;企业行业兼职教师达123人,年净增9人;国培项目8人,省级培训52人,校内组织培训70人,建立大师工作室2个。
|
数字化校园
|
建成统一的数据共享中心,整合现有的各应用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和信息门户,建成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
建设学生管理系统。建成统一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建设学院资源数据库。
|
实现一个基于Web的虚拟实验环境,使实验制定者可以方便的进行实验的设计,使实验操作者可以方便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通过网络模拟真实环境进行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