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2日 点击数: 字号:【小】 【大】

信息来源:《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12月15日

质量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梳理当前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挖掘质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精神引领、氛围营造、多元协作、资源供给、行为驱动、制度保障”的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路径,并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论述了该路径的实践应用及建设成效。

[关键词] 质量文化;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正是承担培养大批技术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阵地。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尤其要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就需要从强化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入手,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通过构建符合学校定位和特色的质量文化育人体系,提升师生全员质量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质量意识和质量价值观上的共同体现和价值追求,对全体师生员工能形成一种内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顺利实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前提与关键。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应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质量意识的养成,增强其对质量文化的认同和执行,从而将质量观念融入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中,牢固树立起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引领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锤炼技能,勇做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2. 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抓手。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紧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充分发挥质量文化在丰富和完善学生质量品格,提升以质量意识为内核的综合素质养成的作用,为学生播种下为质量奠基、为祖国奋斗的梦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新使命新责任,将质量文化深深烙刻在个人心田,用关心质量、追求质量的信念,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3. 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质量文化首先是一种品质追求、信念追求。对学生的质量意识培养,离不开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作为支撑。高职学生生源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弱的特征,因此更需要高职教师队伍能够精准施策,将质量文化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当中,这对高职教师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完善个人质量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通过学校质量文化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质量、围绕质量、融入质量,对教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也将有效助推教师自我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

4.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当前, 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发展。开展学校质量文化建设,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近年高职持续扩招的国家政策保障下,要确保高职学生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高职院校要瞄准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本需要,以质量文化构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强化学生质量意识、质量行为来培育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大批拥有一技之长、崇尚质量文化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职人才从高职院校中涌现出来,带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大多由以往的中职院校升格或是多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来,发展历史较短,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底蕴不足、积淀不够等情况。质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型,高职院校对它的研究普遍不充分,在质量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诸如载体与途径不完备,方式方法较为欠缺等问题。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对学校自身质量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充分, 宣传不到位, 师生质量意识共同体尚未形成。一流的大学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师生的价值观塑造和精神熏陶起着重要的浸润作用。葛树强(2010)认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建设,重在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独特的质量价值体系,包括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1] 质量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果不能有效的凝练自身的办学理念和质量文化内涵,就无法凝聚起师生共同的质量价值追求,进而影响到师生主体意识的构建,削弱了质量文化在高职校园以文化人的功能。

2. 质量文化建设的载体不完备,方式方法不丰富,影响校园质量文化氛围的营造。大学校园作为师生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其文化氛围的建设,对于增强师生质量意识,养成质量行为有着重要的塑造功能。特别是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师生开展社会实践、职业认知实习和岗位实习等有着多元化场域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探寻符合高职特点的质量文化建设载体。洪惠敏(2019)认为,强调实践性是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在质量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实践文化,自觉地将各行各业在生产实际中的岗位需求、人才标准、职业素养、科研精神等方面的元素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校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2]

3. 质量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机制不健全,如何检验质量文化的育人成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文化育人的最大特征在于持久性,需要长期的积淀和塑造。张永元(2020)认为,高职院校应在校园文化中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来丰富质量文化。[3] 高职院校要重视用好校企合作平台、校友资源平台,对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将质量文化培育融入到学生成长全程。要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增强质量文化在育人中的辐射度和覆盖面,同时也要加强对质量文化育人成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总结。

4. 质量文化建设的资源不够丰富,与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还有待加强。周士敏( 2020) 认为,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起质量文化宣传教育平台,助力质量文化成为“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4]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有效用好新媒体、新平台、新技术,促进质量文化的网络化培育,还亟需思考和实践。特别是如何利用好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易班平台、微博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进质量文化育人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理念创新, 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究,探索总结,形成符合学校自身需求的育人资源库,让质量文化真正扎根校园, 萦绕校园,带动师生质量行为的自觉形成。

5. 质量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主体意识构建还需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詹丽峰(2019)认为,质量文化形成的标志是全员、全程质量管理的“参与性”与“自觉性”,即“人人性”,需要促使师生由认知出发,最终达到认同。[5] 因此,高职院校在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唤起师生质量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想方设法消除“质量文化建设与己无关”或是“质量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没什么用”的错误观念,要善于总结质量文化建设的成效案例,用事实说话,凝聚起师生的质量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使其迸发出创建质量文化的内生动力和热情,达成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的统一信念基础和目标方向。

6. 质量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尚不充分,顶层设计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落地,离不开合理有效的顶层设计,这其中,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保障是基础。周应中(2020)分析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质量文化的理论研究不足,且少有制订专门的质量文化培育的规划或方案,质量文化培育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长远性。[6] 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党委对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统一指挥和部署,开展好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梳理完善,确保质量理念融入其中,质量要求有据可依,质量规范有章可循。

三、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通过挖掘质量文化内涵和外延,可围绕“精神引领、氛围营造、多元协作、资源供给、行为驱动、制度保障” 的路径进行建设,实现质量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相统一,与高职特色相贯通,与行业发展相契合。

1. 凝练质量文化精神理念, 塑造师生质量意识共同体。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构建, 关键在于凝练形成具有学校自身属性的质量精神层面的核心文化理念,并以此来引领带动全体师生质量意识共同体的形成。学校要从办学历史、人才培养特质、学生就业企业中挖掘质量精神内涵,在师生中开展大讨论,形成学校的质量方针、质量理念,构建起质量文化体系,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使质量意识能够深深根植在师生心中,引导师生能够自觉践行质量文化,将质量为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贯穿于工作和学习全过程。

2. 打造质量文化特色展示载体, 培育师生质量精神品格。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自身办学特色, 统筹规划校园环境及景观设计,让一墙一物都能体现质量文化内涵。在学校校史校情展览馆、行业文化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的建设中,将体现学校质量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师生接受质量文化教育熏陶的重要阵地。同时要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时空转换的特征,分阶段、分地点打造质量文化传承载体,形成浓郁的质量文化氛围。例如,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以及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开展技术服务、带学生专业实习过程中,融入质量文化要素,让师生在岗位一线体验、感知、思考质量文化内涵,培养师生个体质量意识、质量行为,铸牢师生质量观念。

3. 构建质量文化评价多元协作机制,增强师生质量行为获得感和满足感。高职院校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目的在于服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对教师而言,要在教学能力提升、职称评审考核等方面融入质量观,激发教师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对学生而言,要建立政企校生四级质量文化育人成效评估机制,多方协作,共同发力,确保育人质量有效保证。一是通过走访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调研了解毕业生工作实绩,查找人才培养存在不足,检视质量文化建设短板。二是通过家访、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倾听学生职场发展困惑,了解家长对学生工作环境、成长空间的意见建议,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三是通过建立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机制,校企协同育人,将质量文化理念落到实处。

4. 创新质量文化宣传内容手段, 满足师生质量文化滋养需求。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为高职院校做好质量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带来了机遇。学校要从建设宣传平台、构建宣传矩阵、打造宣传资源库等方面着手,丰富、改进、完善质量文化宣传手段和内容,以优质作品、走心宣传赢得师生对质量文化的认同。一是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建设好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二是建立校、院及职能部门微矩阵,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增强质量文化宣传的覆盖面。三是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师生关注度高的质量文化宣传资源库,例如优秀校友事迹及师生业绩展播、学校发展成就展示等内容,激发师生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热情,增强师生追求质量、崇尚质量的自觉性。

5. 建设质量文化品牌项目,唤醒师生质量行为自觉动力。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建设,需要师生的全员参与。学校可依据师生角色的不同、岗位的不同分类施策,为师生培育质量精神,参与质量文化建设提供舞台。例如,对教师群体按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类别,对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分别设立质量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引导师生在工作岗位和学习岗位中追赶超越,践行质量精神。此外,学校可依托各类国家、省市级行业各类竞赛平台,树立质量先锋人物标杆,让师生学有榜样,行有坐标,营造人人追求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质量文化氛围。

6. 完善质量文化制度建设,助力学校质量文化体系全面形成。良好的制度体系,能够有效的规范师生质量行为,促进质量文化的生成和延续,确保质量文化育人方向明晰精准。高职院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并修订各项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同时,每年在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明确质量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建设指标,从上到下逐层推进和落实。要建立起学校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实施的质量文化实施机制,建设规范有序、切合实际、执行有力的规章制度,促进师生质量行为的养成。

四、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质量文化建设的实现探索

(一)质量文化建设的实践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因铁路而生,倚铁路而长,办学近50年来,积淀了较为深厚的铁路文化底蕴。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定位,深入挖掘学校质量精神积淀和质量文化底蕴,融通校企质量文化,彰显铁路特色品牌,将“质量为本 品质为先 匠心永存 创新无限”的质量文化内核渗透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形成了“人人为质量负责 事事为质量奠基”的质量方针。引领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自发形成质量主体意识,将质量要求和品质追求、创新驱动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和终极目标,“质量”基因牢牢根植于师生内心。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营造了浓郁的质量文化氛围。

1. 构筑质量精神文化高地,凝聚师生质量共识。

学校突出顶层设计,在质量文化建设中持续深入推进精神立校,着力凝练具有铁路特色的办学理念、质量目标,塑造师生质量品格,引领学生成人成才,满足企业人才素养需求。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专业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针,形成了突出质量内涵和铁路特色的大学精神理念体系,即:“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博爱、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学校精神,“严肃、严谨、严要求”的“三严”教风和“勤学、勤练、勤思考”的“三勤”学风。

总结提炼了新时期铁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巴山精神、测绘精神、铁成精神、工匠精神“六大精神”中的质量精神内涵,融入学校质量精神文化体系中,将铁路行业企业、大国工匠质量文化融入学校质量文化中,用质量精神武装师生头脑,使全体师生增强质量意识,自觉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信念,打造出具有铁路特色的质量精神文化品牌。

2. 建设“铁色”校园环境,“物化”质量文化内涵。

为将质量文化内涵转化为具体的“文化符号”融入校园环境之中,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充分吸纳铁路质量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以物保质”的质量物质文化氛围,努力将校园的一标一识、一景一物、一墙一壁都打造成为质量文化的宣传阵地。如校园内主干道均以铁路专家、铁路干线来命名。火车头、架桥机、盾构机、高铁隧道等各类设施点缀其间,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具有浓厚铁路特色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等有形质量文化元素,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熏陶,为学生矢志成为铁路工匠提供了鲜活的文化滋养。

学校积极推行铁路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历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建成了凸显质量内涵的“九廊三馆三广场”,即企业文化长廊、优秀毕业生风采长廊、铁路文化长廊、青藏铁路精神长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民族文化长廊、革命文化长廊、百科知识长廊,窦铁成事迹展览馆、中国铁路发展史馆、校史校情展览馆、巴山精神文化广场、铁成文化广场、高铁文化广场,形成了“以物保质”的质量物质文化氛围,突出反映了学校铁路特色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等有形质量文化因素,构建了彰显学校特有的质量育人品位、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质量物质文化环境。

3. 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构建质量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学校围绕学生校内校外成长成才的全链条,将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融入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中,双轮驱动,确保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牵头组建了国家示范性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3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优秀校友定期来校做职场发展报告,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岗位特征,树立职业发展的质量意识。建立企业人员、校内教师互兼互聘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校内课堂、实习场地的协同育人作用。学校领导、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学生岗位工作情况,查找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建设育人特色“资源库”,创新质量文化宣传方法手段。

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质量文化育人新阵地、构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质量文化育人“资源库”,实现宣传教育的入脑入心。学校从2014年起,着力打造具有铁路特色的校园官微平台,开设了“出彩铁院人”“铁院名师”等栏目,定期展示优秀毕业生职场故事,优秀教师成长历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官微粉丝数目前已达5.5万人。以铁路工匠为原型,开发确立了“铁小匠”网络虚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校争当铁小匠,走上工作岗位争做铁路工匠人才,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开通了学校抖音平台,拍摄制作反映毕业生在岗位建功立业的视频短片,激励在校学生树立职场自信,明确个人发展目标。

5. 实施师生“质量工程”,塑造质量行为文化品牌。

学校在师生中创新开展系列“质量工程”项目,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群体的质量行为文化建设,引导师生员工在行为方式上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各项实践中时时处处体现质量理念。

以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教坛新秀评选为抓手,引领全院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育人氛围。以岗位先锋评选为抓手,引导广大管理人员树立质量意识,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张福荣、“三秦工匠”叱培洲等一批优秀教学名师,培养造就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

通过开展“五类十佳”青春榜样、“文明学生”“技能标兵”评选,举办质量文化节、科技作品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育人,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勇于创新实践,勤于学习钻研,在各类技能竞赛、文体活动中均取得佳绩,获得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陕西省金奖,连续多年在测绘国赛中摘得一等奖。形成了规范达标、保质创优的质量行为文化氛围。

6. 加强质量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图片图片学校以《章程》为统领,强化其在制度建设中的中心地位,以“一章八制”为依据,加强质量制度文化建设。按照制度建设、制度学习、制度执行和健全完善四个阶段,循环改进不断提升,完善了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规范师生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供制度保障。

在制度内容建设中,紧扣实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等各层面的质量目标为出发点,着力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四级对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岗位任职标准、课程内容衔接铁路职业标准、实训室(基地)管理全面引入企业6S管理标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融入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学生日常教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铁路特色现代质量制度体系。

 在制度内容制定中,突出开放性、民主性、公开性,通过邀请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师生成员共同的质量管理理念,确保其成为师生共同认可并严格遵守的质量行为准则。落实党务、校务公开制度,领导接待日、领导信箱、领导联系系部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在全院师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校《章程》及涵盖党建、思政、教育教学、科研、干部、人事和分配、后勤保障等内容的各项制度学习活动,强化师生制度意识,以制度规范师生行为,以制度服务学生成才,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形成对师生质量行为产生约束性影响的制度文化。

(二)质量文化建设的成效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大力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推动了各方面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国家示范骨干校、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等,率先通过教育部教学诊改复核,质量文化建设受到专家组的充分认可。改制升格仅16年,学校就成为国家优质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通过质量文化的建设,促进了师生全面发展。教师获全国教学竞赛奖24 项,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行业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2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技能大赛、双创大赛、“挑战杯”等国赛和省赛中成绩丰硕,其中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全国测量技能大赛一等奖8 项、全国高铁精测精调技能大赛团体冠军。毕业生成为铁路工程企业的首选、铁路运营企业的必选。6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在铁路建设管理一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先后涌现出了全国铁路技能竞赛冠军张戈亮,省级劳模唐昭平,挑战生命极限贯通“川藏第一险、全线鬼门关”雀儿山隧道的项目经理王刘勋等。8年,7人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

五、结语

质量文化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灵魂,培育富有办学内涵的质量文化,对于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行业产业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学校质量文化的培育,从质量物质文化、质量制度文化、质量行为文化和质量精神文化等四个层面开展建设,通过质量文化体系的建构,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功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质量、时时处处体现质量的文化氛围,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品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高职院校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20年度立项课题“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GZYYB202087);中华职业教育社2020年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稳就业》子课题“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研究”

(ZJS20200138);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质量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2017JG-05)。

收稿日期:2020 - 07 - 08

作者简介:张玉鹏(1983.07— ),男,山西省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姜东亮(1987.06— ),男,山西省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文化教育、高校宣传、计算机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树强. 高等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探究[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6(01):23-25+44.

[2] 洪惠敏.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当代逻辑——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背景[J].职教发展研究,2019(02):98-103.

[3] 张永元.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3):53-55.

[4] ] 周士敏.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 .  石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2(01):23-27.

[5] 詹丽峰. 从专业建设到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构建[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28(04):67-71. [6]周应中. 质量文化培育与生成:高职学校高水平建设的核心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3):98-101.

 

录入: 编辑: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