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2日 点击数: 字号:【小】 【大】

发布时间:2021-02-03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03日第09版)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增强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创新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遵循教育规律,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在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任务各有侧重。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把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全面彰显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坚持改革创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贯穿教学设计、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之中,以更加切实的举措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教育。具体来说,小学阶段应注重启蒙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初中阶段应注重劳动知识传输、劳动技能训练和劳动品质塑造;高中阶段应注重丰富学生对多种职业的劳动体验,使其树立劳动自立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大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素养,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储备能力。

  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人类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实践形态,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使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合理配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新的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探索构建更具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能化背景下的劳动实践,有效掌握最新劳动科技成果,增强独立生活、智慧生活的能力。

  坚持综合实施,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作用,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倡导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力量,要开好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切实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利用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作者:杨晓慧,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录入: 编辑: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